武汉文都欢迎您!
  • 群名称:2020文都考研交流2群
    群   号:174073601

400-099-1860

全国统一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

2016考研政治:考试重点预测分析(一)

来源:武汉文都 更新时间:2019-08-06 16:28:02
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矛盾学说原理

命题思路与得分点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求同存异、和谐相处)

命题角度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 概率:90%)

记忆关键词 :同一性--共存联系 转化 斗争性--排斥 分离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前提 同一性规定和制约着斗争的形式、规模和范围 求同存异和谐共存

(1)概念: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2)关系: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的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

另一方面,斗争性要受同一性的制约,同一性规定和制约着斗争的形式、规模和范围。

(3)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地把握事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能够把同一的事物区别开来和把对立的事物联系起来,做到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事物的和谐共处。

2、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在推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利用吸收、转化共赢)

命题角度: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怎样推动事物发展的?(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 概率:90%)

记忆关键词:同一性作用--利用 借鉴转化 斗争性作用--量变 质变互利共赢

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各有其作用。

(1)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第一,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第二,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2)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第二,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我们自觉地利用矛盾的这两种力量推动事物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命题角度: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 概率:90%)

记忆关键词:普遍性通过特殊性存在任何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 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1)概念: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意义就在于,它既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又是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

(2)联系:第一,一般(普遍性)存在于个别(特殊性)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第二,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第三,一般和个别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运用:全面地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不仅是理解和解决具体矛盾的出发点,而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基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4、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全面与重点相结合)

命题角度: 矛盾的发展不平衡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 概率:90%)

记忆关键词:主要——起决定作用 非主要——起影响作用 互相转化 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

(1)概念: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这种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也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

(2)关系:对于多个矛盾处理而言,第一,主要矛盾是在一个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第二,非主要矛盾则是在一个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非主要矛盾,解决好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比较容易解决;非主要矛盾对主要矛盾也有影响,非主要矛盾处理得好,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第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其地位可以相互转化。

对于一个矛盾两个方面的关系而言,第一,不论主要矛盾或者非主要矛盾,其对立的双方中总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二,与此相应的便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的非主要方面。一般说来,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非主要方面对矛盾总体的变化、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第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也会互相转化。

(3)运用: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把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即我们在工作中抓住重点,带动全盘;看问题时要看主流,同时注意支流;在克服一种主要倾向时,也要注意可能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防止思想上的片面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命题思路与得分点

命题角度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必要性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90%)

记忆关键词 :现实需要 热切期盼 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从而第一次提出了“四个全面”的要求。2015年1月,他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又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强调了“四个全面”对各项工作的“引领”作用。2015年2月2日,他在省部级领导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四个全面”是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所形成的“战略布局”。

这“四个全面”,首先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其次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再次是为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当前,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中国梦的实现,但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国家,我们所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等等。如何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挑战。而解决这些问题,真是人民群众最大的呼声。问题意识和人民情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最深刻根据,它集中体现了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命题角度2: 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是相符想成、相得益彰的?(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90%)

记忆关键词: 关键一步 关键一招 重要基石 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举措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或“车之双轮”,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命题重点3: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记忆关键词: 新实践新成果 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 新要求 行动纲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4月28日,他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四个全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命题思路与得分点

命题角度1: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90%)

记忆关键词: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抗击者 积极倡导、促成、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确战略的提出者、指导者和引领者付出了巨大牺牲

(1)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抗击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从日本军国主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尽管这个时候中国的抗日战争还是局部的,但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起抗战号召和组织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

(2)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鼓舞者和坚强政治核心。从抗日战争的整个历史过程看,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和主导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如果七七事变后,全中国建立和形成不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仍然会是一盘散沙、四分五裂,要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根本不可能。

(3)中国共产党制定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成为抗日战争正确战略的提出者、指导者和引领者。从全国性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号召全国人民总动员,主张开放民主,改善民生,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这与国民党实行的仅仅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形成了鲜明对照。历史事实证明,只有实行全面的抗战路线,才能引导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并使这个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同时,中国共产党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为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提供了战胜敌人的科学思想和正确方法。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还提出了游击战的战略理论及一系列战略战术。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后开展的游击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艰苦战争。

抗日战争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这是客观的历史事实。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我们应该缅怀先烈,珍爱和平,铭记这段难忘的历史。

命题角度2 :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及其意义和地位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90%)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